为全面规范网络主播行为,着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,我区公安机关持续开展“净网2024”专项行动,对不良行为网络主播进行处罚。记者了解到,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10日,全区公安机关依法查处造谣传谣人员164人,清理网络谣言12000余条;依法约谈问题主播33人,行政处罚14人,封停账号13个,侦办了一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、利用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牟利案件,切实维护了我区清朗和谐的网络空间。
那么
网络主播的哪些行为触犯了法律?
又会受到怎样的处罚?
网民如何举报不良主播?
网民转发传播相关视频是否会受到处罚?
本篇报道将为你一一答疑解惑
↓↓↓
案例1
2024年2月1日,“西藏BC”等6名网络主播在某互联网平台以“PK”形式进行低俗直播活动,并多次展示不良内容,涉及低俗言语、挑逗性言语和动作等,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。拉萨市公安机关迅速反应,立即组织警力对6名涉事主播依法进行传唤审查。
经办案民警审查,巴某为吸引流量、获得更多的平台礼物分成,伙同其他5名女主播以直播“PK”获胜后对女主播进行低俗惩罚为诱饵,吸引大量网民进行打赏。该6人均对其在网上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拉萨公安机关对巴某作出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,分别对其他5人作出行政拘留10日、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,并协调网信部门将该6名涉事主播的账号永久封停。
案例2
同月,区内2名主播在某互联网平台以“PK”形式进行低俗直播活动,并多次在直播间相互辱骂,出现低俗、挑逗性言语和动作等。经民警查实,2人为博取眼球、吸引流量,长期以低俗语言、粗俗行为等方式进行直播。山南市公安机关依法对2人进行了传唤,该2人对其在互联网上进行低俗直播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,山南市乃东区、加查县公安局分别对2人处以行政罚款,相关平台对其账号作出永久封禁直播权限的处罚。
那么,网络主播的何种行为会触犯法律?会受到怎样的处罚?处罚标准又是什么?
针对这些问题
自治区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
副总队长赵金喆告诉记者
↓↓↓
根据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发布的《网络主播行为规范》,网络主播↘
●不得发布违反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;
●不得蓄意炒作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;
●不得介绍或者展示易引发未成年人模仿的危险行为,不得表现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的内容;
●不得通过有组织炒作、雇佣水军刷礼物等手段,暗示、诱惑、鼓励用户大额“打赏”,引诱未成年用户“打赏”等行为。
赵金喆说:
“根据问题主播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,处罚方式也不同。对于一般违规行为,我们会采取警示、约谈等方式;对于问题严重、多次出现问题屡教不改的,采取关停账号的处罚。而对于违法行为,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。”
接受处罚后,绝大多数网络主播积极整改,严格约束自身网络行为,但也有个别网络主播依然我行我素、屡教不改,将公安机关的处罚决定抛之脑后。采访中,不少市民疑惑此类主播会被如何处理。
对此,赵金喆表示,网络主播若违规,公安机关将协调相关部门将其纳入“黑名单”或“警示名单”,不允许其以更换账号或更换平台等形式再度直播。如果其网络行为违反法律规定,公安机关将依法严肃处理。
日喀则市、区两级网安部门按照“净网2024”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,快速查处一起利用直播平台传播低俗信息案件,依法行政拘留1人。
举报不良主播,公安机关开通网警账号
赵金喆告诉记者,根据公安部相关工作部署,我区公安机关在微信公众号、抖音、快手等9家平台开通了网警巡查执法账号,不仅提高了网上见警率,还方便了网民对网络违法线索进行举报。如果网民发现网络主播存在不良网络行为,可随时向网警账号举报。接到有效举报,公安机关将在第一时间开展核查工作,若违法违规事实清楚,公安机关将依法依规查处问题主播。
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,除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整治措施外,也需要广大网民和网络主播积极参与,提高自身素养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,依法文明上网。值得注意的是,网民将网络主播在直播时的不良行为录屏后进行转发传播,也将受到处罚。
“网民传播转发不良直播视频的行为是否违法,要根据具体的传播内容而定,若传播的内容涉及网络谣言、网络暴力、网络色情等违法信息,违反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等,将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;若违反平台社区公约,将会受到平台相关处罚。”赵金喆说。
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网民
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构建文明、健康、法治的网络空间,是每个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。网民在网络社交媒体直播、发布信息时应当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,倡导文明上网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内容,共同遵守网络秩序,打造良好网络空间。
(编辑:白央)